logo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166-9580

五大行投资、和BAT掰手腕 “第四范式”奔赴港交所

首页:前海中天资本 栏目:最新动态 时间:2021年08月10日 01:55:11

AI公司IPO又有了新消息。据证监会近日披露,人工智能企业“第四范式”已正式启动赴港上市流程。

创立于2015年的AI公司“第四范式”,创造了个不小的“奇迹”,成为五大国有银行联合投资的唯一科技类公司,而上一次被三家国有大行联合投资的是“中国银联”。

2018年,五大国有银行参与了“第四范式”的B+轮、C轮融资。2020年4月,中信银行(4.580, -0.04, -0.87%)参与其C+轮融资,估值约20亿美元。

五大行联合入股,为哪般?

多家国有大行“联合”投资一家创业公司,并非巧合。

银联被国有大行看中,是因为银联本身就服务于各大银行。它可以建立统一的银行卡规范,实现各家商业银行之前的信息互通、资源互享。

况且,当时银联的投资方仅涉三家国有大行。第四范式却一下吸引了五大国有银行,一家商业银行(中信银行),共计六家银行的投资。

这在国内银行业,还是第一次。

“国有银行们”为什么要大举投资人工智能企业?其中一个答案是:人工智能给银行部分业务带来了非常明显的提升。

在AI核心系统上,银行可以构建从营销、反欺诈、审批、贷后管理、运营等全生命周期的AI业务场景落地。而这些环节,都是银行可以通过AI来提高效率的。

以AI营销为例,工商银行(4.530, -0.02, -0.44%)在2020年年报中披露,其一线营销人员依托“AI大脑”向954.62万客户提供 “千人千面”的精准服务。在使用AI营销模型的情况下,理财产品营销响应率、基金产品营销响应率均显着提高,触达了更多目标客户。

虽然AI想在一个行业全面落地,还有很长一段路,但从某些场景看(信用卡营销、风险端识别欺诈风险、信用风险、合规风险等),AI已经获得成功。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80%以上的业务应用都将基于或者直接由AI技术实现。而这对银行各业务效率的改变,是一种颠覆。

当然,各大国有大行对“第四范式”的投资,不仅是尝到了实际甜头后的“自然反应”,还有更深的一层考虑——建立银行系科技子公司。

彼时,兴业、平安、招商、光大等股份制银行先后于2015年后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在他们的一番试水之后,国有大行也准备各自成立其科技公司。

据戴文渊回忆,“第四范式”和中国工商银行等几家银行深入接触,是在2017年下半年。工行最初希望找到能够帮助其建立自主AI开发能力的企业(工银金科),在经过了比一般商业资本更加深入细致的投资尽职调查后,最终做出了投资决定。

而在尽调过程中,工行给第四范式测试了超过6个以上的不同业务场景,基本上都取得了百分之一百以上的效率提升,这也让各大国有银行最终决定选择了第四范式。

硬刚BAT,“第四范式”胜算几何?

第四范式帮助银行建立银行科技公司,变相的也是为自己培养“竞争者”。

然而,这并不是创始人戴文渊立马需要解决的问题。银行科技子公司,未来或许会成为“大敌”,但他们的成长需要时间。而BAT等互联网公司给他的压力,近在眼前。

2017年,百度宣布“all in AI”后,在专利数量上,连续三年夺得桂冠。

在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电子知识产权中心发布的《2020人工智能中国专利技术分析报告》显示,百度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为9364件和2682件,都位列第一。在商业落地上,百度服务近200家金融机构。

而腾讯在专利申请量上拥有8450件,腾讯称已服务2000多家金融客户。阿里云更是在云服务市场持续保持市场份额第一,和蚂蚁集团的“强强联合”,更是在金融市场掀起阵阵波涛。

而同期的“第四范式”并没有进入前十。数据显示,目前第四范式只有421项专利,与百度、腾讯、华为、阿里等公司有一定差距。

在百度和华为工作了5年的戴文渊,很清楚这些巨头的实力。但他也了解巨头并不是万能的,他们也有自己的劣势。

巨头们在通过互联网衍伸出来的资源上拥有巨大优势,但是他们四面出击,在金融等单一领域的投入的人力和精力并不十分集中。

在技术能力和专利上,百度的确碾压一众对手。但技术和商业落地之间,还存在一道深深的鸿沟需要跨越,这给了“第四范式”等AI创企更多的机会。

戴文渊在一次谈话中表示:“公开竞标,从未输过BAT。”

事实上,“第四范式”在与BAT等公司同台竞争中,表现也可圈可点。比如2020年12月30日,在经过一系列交锋后,“第四范式”和华为等公司共同获得2000万元软件升级保护服务订单。

“第四范式”远谈不上不可替代,但作为一家在金融领域有大量落地场景的AI公司,还是有机会在许多TO B领域超越巨头。

挑战‘AI四小龙’,瞄向‘中小银行’

BAT之外,“第四范式”也远非高枕无忧。

第四范式曾在2019年、2020年两年进入CBinsights公布的 AI 100榜单‘全球 100 家最具潜力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名单中。但在2021年,并未上榜。

一方面,是由于“第四范式”已经逐渐成长起来,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诞生了更多一批创新AI企业。

而和第四范式“年龄”相仿的公司,也在对‘AI金融业务’虎视眈眈。

在继旷视、依图等上市受挫之后,近日,‘AI四小龙’之一的云从科技终于顺利过会。

创立于2015年,总部位于广州的‘云从科技’,创始人和戴文渊一样,也是一个80后。

和商汤、依图等‘AI四小龙’不一样的是,云从在金融战略上布局更大。

此外,这两家公司有很多相似之处,公司成立时间十分接近、都打上了国家队的标签,金融业务是它们在垂直行业中业务最大的一块,都已经成为估值超过百亿的AI企业。

虽然云从的定位是‘视觉AI公司’,第四范式的定位是‘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但他们都与大行保持着十分密切的联系,不仅都获得了国有大行的投资,还在业务上与大行保持高度耦合,频频拿下银行大单。

据云从科技招股书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在智慧金融领域,‘云从科技’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及核心应用已覆盖‘六大国有银行’在内超过400家金融机构,推动全国超过十余万个银行网点进行人工智能升级。

而第四范式也同样全面布局金融行业,仅2016年,它便拿到了50%的大行市场份额。而如今,第四范式在银行业的头部客户占有率已达80%。据悉,2017年-2019年,第四范式营收年复合增长率390%。

第四范式与云从科技之间的内卷,不仅限于他们。眼神科技、的卢深视等AI公司也在疯狂争夺“金融细分业务”。

比如,在智能风控领域,第四范式和云从科技、同盾科技等企业同台竞技;在智能营销领域,和百融云创、交叉科技、索信达等交战正酣;在机器学习领域,和百度飞桨、京东数科等也数次争锋。

三分天下,群雄逐鹿‘AI金融’

商业竞技永不停歇,在不久的未来,“第四范式”还要面临各大银行科技子公司的市场争夺。

目前,工银科技、壹账通等实力较为强劲银行系科技子公司都在向中小银行开拓业务。

根据艾瑞咨询报告显示,2017~2019年,大型国有银行对于IT的投入金额出现较小浮动,而各家城商行、农商行从30.4%的投入比例,稳步上升到2019年的31.7%。六大行以64.3%的营收占比,远超上市城商行与农商行7.7%的营收占比。从此可见,中小银行对于IT需求的旺盛。

广阔的中小银行缺乏科技人才,据IDC统计,54%的区域性银行的科技部门人员在150人之下。而无力发展综合科技能力,对IT需求强烈的中小银行市场,将是第四范式等AI服务商们未来最大的“机会”。

在‘AI金融’市场,正逐步形成人工智能公司、BAT等互联网巨头、大型银行科技子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

“第四范式”在夹缝中求生,获得了五大行的资金支持,也与华为展开技术合作,但在AI市场这一赛场上,他还需要连接更多的伙伴。

(挂牌上市:www.qhzj8.com)
前海中天资本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