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166-9580

天图投资或成首家 “新三板+港股”创投机构

首页:前海中天资本 栏目:最新动态 时间:2023年09月22日 09:25:24

在去年冲击IPO未果后,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天图投资近日再度通过港交所聆讯。

9月20日,上海证券报记者获悉,天图投资已进行预路演,预计将于10月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首家“新三板+港股”两地挂牌的创投机构。“此前,君实生物是首家‘新三板+港股’的上市公司,后来公司转科创板上市。”一位风险投资行业资深投资人告诉记者。

在此背景下,未来天图投资的新三板主体将何去何从?“从目前政策来看,新三板挂牌私募投资机构还不能转板沪深交易所及北交所。”一位接近天图投资的权威人士告诉记者。

事实上,国内股权投资机构“上市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业界的焦点。此次天图投资的IPO,不仅将为其取得更宽阔的融资渠道、更多元的LP退出模式,亦为本土创投机构探索上市之路带来标杆性意义。

专注消费品投资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天图投资在中国消费行业的投资项目数量在所有私募股权投资者中排名第三,仅次于腾讯投资及红杉中国。同期,天图投资在所有专注于消费的私募股权企业中排名第一。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图投资通过在管基金或直接投资累计投资共222家投资组合公司(包括180家消费领域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约255亿元。

从经营业绩来看,2020年至2022年,天图投资来自持续经营业务的利润分别为10.58亿元、6.49亿元和5.22亿元,呈逐年下滑态势。

天图投资2023年上半年营收为2340万元,上年同期的营收为2090万元;持续经营业务的期内亏损为1.9亿元,上年同期的期内亏损为8660万元。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天图投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9.32亿元、-7.91亿元和-2.15亿元。对此,公司表示,2021年及2022年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净额主要归因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联营公司的权益增加。

二度冲刺港股

天图投资前身是天图创业,由王永华于2002年创立。

天图投资以专注于消费领域投资而知名于创投界,所投项目涵盖了创新消费、新型零售、消费金融等三大消费升级方向。该公司号称“消费赛道狙击手”,曾投出过飞鹤、周黑鸭、百果园、奈雪的茶、小红书、茶颜悦色、钟薛高、江小白等消费赛道的众多明星公司。

然而天图投资的资本化之路并不平坦。

公司2015年11月挂牌新三板,2022年6月30日首次递表港交所,当年11月通过聆讯,但是一直没有成功上市。递交招股书失效后,今年3月,天图投资重新递表港交所拟申请主板上市。

“在港股,企业通过聆讯后会进行招股,在三周到一个月的时间实现上市。如通过了聆讯迟迟没有下一步动作,通常意味着上市主体判断当前并非最好的发行窗口期。”有港股投行人士告诉记者,“天图投资上次通过聆讯但并未招股,可能是判断当时发行时机不佳,这次成功完成上市基本没有悬念。”

创投IPO之困

天图此次IPO对创投行业意味着什么?

“天图此时上市,对创投机构募资将是一种重要的探索。”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消费VC合伙人分析。

事实上,国内VC/PE对于创投公司上市讨论已久。而通过资本市场募集长期资本,亦是创投机构追求上市的现实初衷之一。

深创投董事长倪泽望曾在公开演讲时表示,私募基金是一个周期性的行业,上市募集的资金可以作为GP的长期核心资金带动更多的LP资金,有助于形成长期资本。

“目前国内创投基金一般基金存续期为‘3+2’年,最长为7年。而一般企业从成立到符合上市要求需要6年至10 年的时间,这使得部分人民币基金无法长期持有优秀企业。”前述VC合伙人对记者说,“当年,软银长期持有阿里巴巴14年才能收获高达2500倍的回报;MIH持有腾讯十几年才能收获高达上千倍的回报。”

此外,上市也有利于创投机构建立更规范的公司治理体系,打造国际化竞争力。

“现在人民币基金管理规模过千亿元的GP凤毛麟角,而且基本是国有资本。利用资本市场,通过允许GP上市来做大做强,才能产生一批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创投机构。此外,还可以运用上市公司的多样化激励工具,吸引优秀人才。”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如此分析。

事实上,国内创投机构的IPO之路一直颇为艰难。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港股上市的创投和股权投资公司仅有华兴资本、清科创业等。而A股已很久没有创投和股权投资机构直接上市案例,仅有浙商创投、同创伟业等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以及鲁信创投等公司通过重组借壳的方式曲线登陆A股。

而在国际资本市场,股权投资机构上市已成行业惯例。

早在2007年,一批海外私募巨头便掀起上市潮,黑石集团当年在纳斯达克上市。紧随其后,KKR在2010年上市,凯雷集团在2012年上市。2022年,千亿私募巨头TPG也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

但也有不少行业人士对创投机构IPO持谨慎态度。

“2015年前后,新三板出现一波私募投资机构挂牌热潮,一批私募机构纷纷登陆新三板,在提高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增加融资、获得更多投资机会方面确实产生过正面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劣质机构包装业绩、借用挂牌资格虚假融资、投资经营情况持续恶化等案例,投资人利益受损严重,造成恶劣的市场影响。”一位投资界人士对记者说。

(挂牌上市:www.qhzj8.com)
前海中天资本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