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宝集团推迟港股IPO 预计将于第四季度登陆港交所
据独角兽早知道独家消息源,澳宝集团推迟原计划本月举行的听证会,该公司预计将推迟至第四季度赴港上市。
从一瓶沐浴露起家,成长为中国第五大代工企业,老牌洗护以及OEM企业澳宝集团终于要奔向资本市场了。
7月3日,据香港交易所(243.6, -1.60, -0.65%)披露信息显示,澳宝化妆品集团有限公司近日递交的港股上市申请已获港交所受理。
近三年营收逐年增长,七成收入依赖代工
相信广东的消费者应该不会对澳宝这个牌子感到陌生,作为一个诞生于1994年的老牌洗护企业,澳宝在国内的业务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并且拥有4个自有品牌。
2018年底,澳宝品牌在华南地区销量排名第三,在中国位列10强。此外,公开资料显示,澳宝集团还是屈臣氏、百雀羚等品牌代工(OEM)企业。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道,2018年,按收益计,澳宝集团的OEM/ODM业务于中国的个人护理及美容行业中排名第五。
招股书显示,2017财年、2018财年和2019财年,澳宝的收益分别为6亿元(人民币,下同)、6.8亿元、8.3亿元,同期年内溢利分别为1.2亿元、1亿元、1.65亿元。
拥有超过20年的历史,“自有品牌制造+原厂委托制造代加工”为澳宝主要业务模式。在招股书中,澳宝明确表示,公司的大部分收益来自代工业务,在代工业务板块,澳宝已建立多元化的客户群体,例如Walgreens BootsAlliance Inc(WBA)、屈臣氏、百雀羚及欧芭化妆品。近三年,代工产品的收益占集团总收益的比重逐年增加,依次为69.5%、72.7%、75.8%。
不过,集团毛利率由2017财年的37.4%下跌至2018财年的35.2%,主要由于代加工产品销售的毛利率有所下跌所致。
自有品牌走下坡路,拟开拓华东市场
招股书显示,目前,澳宝集团的自有品牌产品分为六类,护发、身体护理、护肤、化妆品、香水产品以及礼品套装。收益主要来自于护发产品,约占3成,此外,礼品套盒录得最快增长。
2018年,集团不在局限于洗沐产品,将自有品牌的生产拓展至护肤品,子品牌Opalplus专注于洁面乳,面向大众市场客户。
不过,由于竞争的加剧以及线上销售的冲击,其自主品牌在不断走下坡路。公司自有品牌制收益占比分别是30.5%、27.3%及24.2%,自有品牌份额呈下降趋势。
渠道分销方面,截至2019年3月31日,澳宝自有品牌向中国15个省、直辖市或自治区的84家经销商,及通过多个全国性的网上电子商务平台(如天猫及京东)销售自有品牌製造产品。
澳宝还表示,公司欲进一步提升网上销售。就目前电商后台的收货数据显示,除了广东,自有品牌的消费群体主要来自广西、四川、福建及上海等地的消费者。
招股书还披露了集团的未来发展战略。
为拓展华东的客户,集团将在浙江建立一新生产基地,拟集中生产销往华北和华东的自有品牌产品,还有销往华东的OEM产品。此外,在产品上,集团将于今年第四季度推出防脱育发洗发水。
同时,招股书还给出了多项风险提示:比如,澳宝也存在对经销商、零售商的业务常规及销售活动的控制权有限的情况;同时也存在自有品牌产品的在线销售易受中国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和电子商务法规的不确定性影响;市场占有率下跌或原厂委托制造代加工客户所提供的产品组合变动均可影响公司的收益;部分原厂委托制造代加工客户的业务模式未必可持续等多方面风险等。
这也是代工企业面临的通病——被动性很大,易受上下游业务波动影响。
据某专业机构分析报告指出,沿原料生产与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品牌商、代理商、渠道商五个环节来看,化妆品层层加价。销售给终端消费者价格在 100 元的化妆品,生产制造商、品牌商、代理商和渠道商的利润分别约为 1 元、5.25 元、5 元和10 元。代工企业普遍缺钱,需要谋求转型。
随着国内最大的代工企业诺斯贝尔成功借道青松股份主板上市,代工企业在资本市场寻求机会的趋势越发明显。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