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24小时服务热线

400-166-9580

走遍平凡之路的阿里巴巴,如今占天时享地利聚人和

首页:前海中天资本 栏目:最新动态 时间:2019年11月28日 01:40:14

2019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时隔7年后回归港股,再次缔造了股市神话——首日股价大涨6.59%,市值突破4万亿港币,次日股价再涨3%,股价接近200港币,超越腾讯成为新任“港股之王”。这次,阿里巴巴宣告自2012年6月6日退市(6月20日终止交易)后,上演了王者归来。人人都想中标阿里的港股资格,这像极了5年前在美国上市各大券商排队认购马云创始的这家公司的情形。但是,从2007年赴港上市,2012年被迫退市,2014年因为合伙人制度被港交所拒绝,远赴美国实现4000亿美元的市值,最后再次回归香港交易所,阿里的这一番经历,跨越了多少山川大河,用不平凡的经历走出了一条平凡之路。阿里回归香港首日能够超越腾讯,晋升新一届“港股之王”,更是占天时享地利聚人和的多重因素的结果。$阿里巴巴-SW(09988)$ $阿里巴巴(BABA)$ $腾讯控股(00700)$首次赴港创造神话,但退市结果却有些尴尬

2007年10月,阿里巴巴B2B业务在港交所挂牌上市,首日从每股1.74美元(13.50港元)挂牌价格,却收于5.15美元(39.95港元),超额认购256倍。阿里巴巴第一次向外界讲述了B2B业务的故事,“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成为了当时很多中小企业主的希望。

但除了刚开始股价大涨之外,随后的几年来股价一直波动,在2012年6月宣布退市时,市值为260亿美金,这与其5年前上市首日的市值257亿美金,竟然只增长了3亿美金!这或许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结果。占天时享地利聚人和,上市首日凭这些成为港股之王

在我看来,阿里巴巴这次重回港股,首日大涨就成为港股之王,显然是占天时享地利聚人和的多重因素的结果。

首先,占天时,这次赴港上市是在中国经济引领全球的大势之下的回归。回顾阿里2007年赴港上市的情形,当时正是中国经济已连续四年保持10%的高位增长大好时机,香港回归十周年,以及深奥进入最关键一年的时期。这些大势为阿里成功赴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是,1978年,中国GDP总值为3679亿元,在全球排名第10。而2018年,中国GDP总值达90.03万亿元,已经连续多年占据全球第二位。这11年来,中国的GDP总值增长了245倍,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8%提高到15%以上。尤其是在最近五年来,阿里巴巴、腾讯、美团等一大批优秀的中国互联网巨头,扮演着中国新经济引领全球趋势的角色。

作为阿里新任掌门人的张勇,在阿里重回港股时表示,过去十年来带动了整个亚洲经济的增长,中国正在进入“新消费时代”,双11背后真正的力量,正是中国新消费崛起的力量。可以说,没有中国经济、中国模式在全球范围的发展,阿里无法承受如此大好天时,完成这次华丽的转身。

其次,享地利:港交所终于屈服了,承认同股不同权的合伙人制度。2014年当阿里准备再次在香港上市时,遇到的最大阻力就是港交所的股权制度限制。

2018年4月,改革后的港交所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小米、美团这样的新经济公司能够完成上市,都来源于港交所开放政策,同样,这也为阿里回归港交所扫清了最后障碍。今年5月29日,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接受采访时回应阿里巴巴回香港上市的消息称,非常积极地表示,“我们非常欢迎阿里回香港上市”,“这是不出意外的,远走的人总有一天回家,我觉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们能解决他们的问题”。可以说,港交所的开放和李小加的积极态度,都为阿里回归提供了优厚地利条件。

而一些细节因素,也让港交所对吸引阿里赴港,起到了积极作用。比如前段时间,香港交易所在提出收购伦交所失败,这也让其有了一定的打击,急需一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来提升信心。在经历蜂拥而至的上市潮后,今年优秀新上市公司屈指可数。这些都一定程度上让阿里这次回归更加众望所归。香港上市背靠中国大陆,当中国投资者成为全球主力军,数亿投资者都在翘首期盼着回归,这就是一次顺势而为。

第三,聚人和:阿里2B和2C业务均诞生新增长点。12年前,阿里巴巴将B2B业务首次搬到港交所上市,创造了当时百度+腾讯之和的市值。而如今,阿里巴巴早已不再是B2B业务为主导,天猫双11诞生十一年来,每年均刷新GMV新纪录,今年更是创造了2684亿的历史新高。从2009年第一个双11至今的十一年来,这个改变数亿用户的全球购物盛会,早已经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了。而作为更早诞生的淘宝,也成为改变人们日常消费的平台之一。

此外,阿里巴巴在近些年孕育出来的新业务,如蚂蚁金服、阿里云、钉钉等业务,以及海外lazada等,都远远超出了当初B2B规模。虽然,阿里回归香港的上市主体依然与在美国上市的业务相似,并不包含上述大部分新业务,但其孵化新巨头的能力,早已被投资市场充分认可。尤其是在2C业务已经陷入增长瓶颈的这几年,阿里凭借在2B业务的阿里云、蚂蚁金服、钉钉等业务,成为了超越腾讯,雄踞亚洲第一的优势。

追本溯源,阿里这些业务的高速发展,其实均来自对人们生活、理财、娱乐、工作等多种习惯的改变而带来的价值增长。当中国用户的消费能力引领全球的时候,中国互联网巨头们是最大的受益者。阿里究竟能涨到多少?翻倍并不是奢望

发行价176港币,开盘价就涨到了187港币,这与5年前在纽交所的阿里IPO首日何其相似——发行价68美元,开盘价92美元。如今,阿里在纽交所的股价为194美元,市值超过5200亿美金,与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之后,位列全球第六大市值的互联网科技公司。那么,在港股呢?阿里究竟能涨到多少?

我并不能作出身份肯定的预测。但从阿里在美国上市5年来的增长来看,翻倍或许是比较理性和保守的预测。对比阿里的老对手腾讯在港股的表现,我认为阿里的增长趋势依然非常巨大。2004年腾讯在香港上市,首日股价为3.75港币,此前经过分拆,变成了335港币,股价翻了近500倍,成为上一任港股之王。但腾讯依然有可增长的极大空间,微信的社交之王优势,游戏和金融领域的地位也处于领先地位。那么阿里呢?手握蚂蚁金服、阿里云、钉钉等强势业务,它的故事依然足够吸引人。

阿里的7年后回归之路并不平凡,但却可以用朴树那首《平凡之路》来描述,“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 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挂牌上市:www.qhzj8.com)
前海中天资本版权声明:

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版权归属于原作者或网站,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返回顶部